脾虛慢草系因飼養(yǎng)不當,草料粗硬、或精料過多或過少、飲水不足,奔走太急、或缺乏運動等而致脾胃氣虛,水草遲細,甚至不食的一種證候。該證在西獸醫(yī)臨床中稱前胃馳緩,是反芻動物前胃興奮性,蠕動量降低,甚至喪失的一種疾病。
臨床特征
以食欲、反芻、噯氣紊亂,前胃蠕動減弱甚或停止,且多繼發(fā)酸中毒為主。
病因病機
飲喂失調(diào),奔走太急或缺乏運動→耗傷氣血→脾胃氣虛→水谷不能腐熟、精微不能運化→久則日漸羸弱→脾虛慢草。
證候
精神倦怠,體瘦毛焦,四肢無力(中獸醫(yī)理論有云:″脾病肉減而肢乏力"),食減或廢絕,反芻減少,瘤胃蠕動減弱或停止;鼻汗不成珠,口色淡白或淡黃,苔白而厚,脈沉無力;天寒之季則有耳鼻俱涼,口流清涎,大便稀溏等脾胃虛寒之證;胃內(nèi)宿草,日久釀熱。在夏秋則有涎黏膩,便干或溏稀腥臭,尿短少而黃濁等夾雜濕熱之象。
論治
1、原則:以益氣健脾,消食導滯為主,兼以護前胃和制酸為治療原則;
2、方藥:
脾胃安+胃達康+瘤胃寶+小蘇打。
3、方藥用法用量:
1)群體用藥:脾胃安+胃達康+瘤胃寶各5公斤+小蘇打2公斤拌精料1噸,一天2次,連用10天。
2)個體用藥:脾胃安+胃達康+瘤胃寶各每次每公斤體重直接灌服0.5克,一天2次,連用7天,小蘇打每次每公斤體重0.1克直接灌服,一天2次,連用7天。
下一篇:豬痢疾的防治